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创业教育学院
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党建工作|学院新闻|大创项目|竞赛活动|创业园区|青创风采|成果展示|下载中心
  创业园区
 园区介绍 
 入园申报 
 项目中心 
  通知公告
· 关于征集2024年度“大... 03/21
· 2024年黑龙江大学学生... 03/20
· 黑龙江大学学生创业园2... 03/14
· 关于调整2020级学生创... 03/14
· 关于统计黑龙江大学202... 01/03
· 关于统计2023年学生参... 01/03
· 关于填报2023年创新创... 01/03
· 2020级学生创新创业教... 12/27
当前位置: 首页>>创业园区>>园区介绍
   

 

黑龙江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是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是创业教育的“实学空间”。创业园倡导学生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组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开展实战;坚持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与专业应用相结合、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经营管理、资本运营、团队协作、公共关系、风险竞争、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2009年,黑龙江大学获批国家级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学校“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荣获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颁发的“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而黑龙江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验室,通过构建多元服务体系、健全科学管理机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是学校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为企业储备所需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载体。

一、背景意义

(一)背景

1.“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提供基础

2002年,黑龙江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是素质教育的具体时代特征”的理念。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学校坚持“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分类教学,强化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针,聚全校之智慧,举全校之力量,构建“课程、实践、保障”三位一体的“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学校主导、教师参与、学生自主、企业介入、政府扶持”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模式。

2.学校建设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园区作为综合创新创业基地

2004年,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投入1100余万元建设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2006年开始使用。创业园建于2004年,位于黑龙江大学丽泽园,是学校教学实验和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现有房间58间,开放式空间200平方米,文化休闲中心134平方米,可容纳6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开展实战实训。多年来创业园为3359名学生组建的340余个创新创业团队搭建项目运营的平台,目前在园有58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

(二)意义

1.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专业教育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将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引用新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切实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的自觉性,从而促进专业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有利于拓展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平台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应建立包括公共基础实践、专业教学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和自主创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创新实践、自主创业实践是公共基础实践和专业教学实践的有效延伸,是建立在公共基础实践和专业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以学科专业知识理论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实践。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将充分发挥其综合性优势,使公共基础实践、专业教学实践、研究创新实践、自主创业实践有机链接和整合,搭建专业实践教学新平台,从而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平台。

3.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有利于推进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集中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理论素养、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是国家极其重要的软实力,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建设高教强省和文化大省的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强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教强省和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

4.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为学生参与企业运行模拟实训搭建平台,并鼓励和支持学生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组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从而促进学生在项目团队运行中不断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增强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5.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将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组建项目团队,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 “敬业、诚信、责任、关怀”的人文素养和“尊重他人、关注民生”的大爱精神,引导学生形成 “回报社会”的感恩心态与“和谐公益”的处事原则,切实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推动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建设。

二、主要措施

(一)明确创业园功能

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具有创业实践教育、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孵化器和创业培训五大功能。

1.创业实践教育功能是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主要功能,指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创业实践带动其他学生感受创新创业氛围,通过举办企业家论坛、学子创业论坛,请企业家和学生创业者现身说法,从而使广大学生得到启发,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和增加创新创业激情。

2.项目管理功能是指学生以创新创业项目组建团队,申请入驻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通过项目申报、审核、批准、检查等一系列流程规范团队运行和项目管理,从而达到团队项目运营和成长的规范性。

3.资金管理功能是指管理包括学校设立的种子基金、企业赞助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基金,制定各类基金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申报、审核给予资金资助,提高团队周转资金保障项目运营的能力。

4.孵化器功能是指对科技含量较高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应用性项目,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给予大力扶持,使之成长壮大并努力实现转化。

5.创业培训功能是指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开设SIYBKAB等创业培训课程,使其掌握创办企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结合专业和学科特色,配备专业导师,使团队项目运营得到长期有效的智力支持和能力建设。

(二)划定创业园分区

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依据学生从事创新创业项目的特点,分为科技研发区、信息技术区、文化创意区、营销服务区和成果展示区。

1.科技研发区以机电一体化、软件开发利用、网络平台开发、教学课件制作等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类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为主。

2.信息服务区以提供各类兼职、培训、社交活动以及排版、文印等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为主。

3.文化创意区以室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广告传媒、手工DIY制、影视制作、新闻出版作等文化创意与体验类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为主。

4.营销服务区则由以体验营销奥妙为主的商业服务类创新创业项目团队构成。

5.成果展示区主要展示学生创新课题研究与创新实验室项目研究实物成果。

(三)完善实践基地服务体系

创业园确立“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建设目标,构建“综合培训、信息咨询、团队孵化、基金扶持、政策支持”五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

1.在综合培训方面,针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特点,聘请尚晓军、刘玉峰、白莉莉等老师,紧紧围绕团队组建、团队成员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调研、创业计划大赛等主题,开展“大学生KAB创业培训”和“SI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等专题培训47次,培训学生1790余人次。通过培训,增强了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投身创业。聘请专业教师、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学生团队发展和项目运营提供长期有效的指导。

2.在信息咨询方面,根据学生在创新创业团队运营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组织创业教育学院教师、校外专家等,设立创新创业加油站、法律援助站等,为学生提供工商、税务、投融资、财务、法律等方面团队运营的服务。举办企业家论坛、创业精英挑战赛等品牌活动十余次,素质拓展训练、创想驿站等长线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创新创业咨讯。哈尔滨市南岗区工商局工作人员不辞辛苦来创业园5次,为学生讲解工商注册的流程及相关事宜。

3.在团队孵化方面,帮助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初级孵化后,扶持其进入高一级创业园区进行孵化。创业园建立起“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孵化机制,与黑龙江众多科技孵化园密切配合,共同打造项目团队孵化品牌。目前,已成功扶持7支创新创业团队到黑龙江大学科技园等地进行高层次孵化。201011月,我校与惠山无锡堰桥街道签订了“学子科技创业产业合作服务联盟”,这是我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搭建了更广阔的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

4.在资金扶持方面,学校设立创业种子基金20万元,是扶持学生自主创业的无息贷款。创业园为有资金需求的团队按照申请、答辩、担保的程序落实创业种子基金,并努力争取学校外围机构、企业、风险投资等机构的资金投入。设有校友捐赠的“崔重庆”创业基金30万元,用于为学校需要帮助的优秀大学生在创业发展方面提供有益条件和经费支持。曾先后为哈尔滨金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计算机科技研发团队申报哈尔滨市科技局创业项目资助,帮助他们解决了项目团队资金管理与运作遇到的困难。

5.在政策支持方面,完善创业园管理办法和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办法,积极与政府就业系统、教育系统、中小企业管理系统、具体企业等部门合作,做好政策支持服务的各项工作。曾多次邀请哈尔滨市南岗区工商局工作人员到创业园现场办公,为27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办理工商注册,并且帮助学生团队协调税务部门的相关事宜。同时创业园积极向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有关单位帮助学生团队争取“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创业项目扶持资金等累计100余万元。先后与工商局南岗分局、孟繁旭律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使其成为学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顾问单位和创业园法律顾问单位。

(四)健全立体化管理机制

为保证创业园顺利运行与发展,实行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指导办公室、学生管理委员会三级管理运行机制,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项目入园、项目运营及日常管理。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主任,配以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组成,负责把握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运行方向和宏观指导;工作指导办公室由创业教育学院院长牵头,负责指导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具体运营和管理服务;学生管理委员会下设咨询服务部、企划外联部、财务管理部、综合培训部、基金服务部五个部,各部人员均从学生中选拔担任,主要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的实战实训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关服务支持。

三级管理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图

校专家指导委员会

创业园工作指导办公室

创业园学生管理委员会

咨询

服务部

企划

外联部

财务

管理部

综合

培训部

基金

服务部

         

         

 

1.规范项目入园流程。制定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入园指南,有200余支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依据入园指南,提交入园申请和创业计划书,创业教育学院每年组织2次项目团队入园答辩,经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后,符合条件者签署入园协议,进入创业园进行项目实战实训。

学生提交入园申请书

组织专家组对立项进行评审、答辩

         

评审结果进行网上公示

召开发布会

签订入园协议书

         

日常管理、监督、考核

         

对优秀团队表彰奖励

对不合格团队清退

         

优秀团队推送到

高层次孵化器

         

 

2.指导项目运营转化。设立工作指导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项目运营、项目拓展及项目转化,创业园设立项目运营指导机制,定期检查项目运营报告,指导项目运营、拓展及市场转化;建立项目推介机制,通过网络、推介会、展览展会等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市场对接,组织13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计100余件参加哈洽会、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文化博览会、世博会等大型展览、展会16次;进行项目宣传推介,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拓展项目转化平台。建立表彰奖励机制,通过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学子创业之星的典范力量,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3.加强团队日常管理。制定《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日常管理规定》、《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卫生评比细则》、《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安全防火条例》等规章制度,由学生管理委员会在教师指导下对各团队进行监督、检查,并实行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日评比、周评比、月评比制度,将评比结果作为学期末团队运营评估的重要内容。

4.发挥服务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创业园创业教育功能,举办企业家论坛74期,邀请哈尔滨可口可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振综等企业家和惠众外语培训学校校长朱仰庆等学生创业者现身说法;举办创业精英挑战赛10届、企业一日游24次,为3万余名学生提供了解企业、了解企业家精神、近距离接触企业的机会,从而形成“回报社会”的感恩心态和社会责任感;聘请尚晓军、朱勇等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指导教师,为学生团队项目运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设立学习驿站,为学生免费提供创办企业相关学习资料;每年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建立创新创业团队表彰奖励机制,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五)明确多元发展目标

为科学规划创业园的发展,完善创业园的管理机制,营造好学生创新创业实战实训平台,学校确立“学生满意,国内一流”的创业园发展目标定位,构建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短期(1年)、中期(2—3年)和长期(4—7年)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

1.短期目标是建立健全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各项管理制度、服务体系,探索适合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成长壮大相关的运营机制;组建一支责任心强、富有激情活力,且具有较好的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策略的学生管理服务团队;经过努力实现基地内实战实训团队50个,重点扶持示范项目团队7个;努力争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以及省教育厅、团省委、省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扶持的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2.中期目标是建立长期合作的校企合作基地20家;拓展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规模,形成“小园区,大基地”的模式,即在现有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基础之上,融合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开放性实验室,以及外围校企合作基地的实验场所,开展全方位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扶持重点项目团队开展科技研发、专利注册、成果转化等;重点扶持示范项目团队15个,实现成果转化3项;努力争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塑造黑龙江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品牌形象;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团队3个,使其能够进入到较高一级的孵化基地进行商业运作;努力吸引外围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投资,促进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项目化成果转化,力争建立以园区项目成果转化为依托的创新型小企业3家以上。

3.长期目标是构建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实体化运行机制,使其成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体机构,完善商业化运作模式,全方位对接各级各类孵化基地和融资机构,使其创新创业项目团队顺利孵化成长;建立长期合作的校企合作基地50家以上;力争获得省级、国家级重点扶持的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保持创业园实战实训团队80个,重点支持项目团队20个,项目转化、申请专利每年各3项以上;每年通过创业园注册成立的科研型、创新型小企业3家以上;对已孵化的创新型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完善创新型小企业快速长期增长的运营模式,整合资源力争至少有1家创新型小企业在创业板块上市。

(六)建立“三点联动”机制

实现就业创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建立三个基点联动,提升学生创业技能,是促进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与自主创业的现实举措。黑龙江大学实现的“创业实验班-初级孵化器-高级孵化器”三个基点联动培养,着眼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侧重于为具有创业兴趣与愿望、激情与潜质的学生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流程的学习资源,服务于不同学生群体对创业的合理定位与期待、亲身体验与感悟的个性化需求。

1.创业实验班创业培训通识选修课程班,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大课堂。学校规划2个专用教室,内设“U”字型桌椅、多媒体等设备,每个实验班由经过筛选的21名学生组成,主要围绕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培养,创业计划制定与创业计划书撰写,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创新来组织教学,形成小班授课、案例教学、多元师资、个性指导、模拟实践与项目运营的教学体系,并以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教学方法的互动性、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实践平台的综合性,师资队伍的多元性等特点,在传统专业教育之外,探索适合大学生学习特征的创业教学模式;尤其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与分享、商业游戏、创业人物访谈、团体游戏、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深受134个班制的4930名学生的欢迎。

2.初级孵化器-大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是实验班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团队孵化基地。实验班学生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园,在创业导师指导下开展项目研发、团队运营,了解初创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体验初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并在经营管理、团队协作、公共关系、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3.高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孵化的学生企业进行高层次孵化的基地。实验班毕业生赵玉书、朱仰庆等创办的企业,经在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初级孵化,条件成熟到黑龙江大学科技园进行高层次孵化,接受大学科技园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所提供的智力与资金支持、咨询与培训服务。

(七)建立师资创业体验专区

为给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提供创业实践空间,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专门设立占地约 70 平方米 的创业教育学院师资创业体验专区,并要求每个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学院师资均选择创业项目进行实践,李海东创立“馋嘴屋”进口食品店,吴昊创立“下一站”大学生旅游社,葛遵峰创立管理咨询中心,郑远见创立大学生礼仪服务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通过创业实践,深化了创业课程教学,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经验成为创业课堂上最生动的案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创业实践有效地带动了学生更多地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中来,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增强了创新创业的兴趣与勇气;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创业实践提高了师资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和经验。

三、取得成效

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秉承“肩负教育使命、服务区域经济、致力开放创新、繁荣创业文化、培育创业人才”的建设理念,倡导学生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坚持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与专业应用相结合、创业意识与创业运营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经营管理、资本运营、团队协作、公共关系、风险竞争、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园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并在经营管理、团队协作、公共关系、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研发320项,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5项,实现成果转化4项。园区团队受表彰30余次,接受媒体访问100余次。

(二)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创业园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意志力、领导才能、组织才能、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促进学生服务社会价值取向的形成,学生专业创新创业团队中涌现出以“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何建章、“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陈顺达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典型。

(三)促进了学生充分就业。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团队运营中,逐渐转变就业观念,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表现出专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在创业园提供创业种子基金扶持、创业导师指导和成果转化平台的支持下,341支团队中已成功孵化哈尔滨左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47家学生创业企业,帮助学生企业从种子期向成熟期顺利发展,毕业生中有47名实现自主创业,并创造岗位带动百余名大学生就业。

(四)创业园获得各界肯定。创业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服务体系,探索适合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长的运营机制,被团省委命名为“黑龙江省团员青年科技示范园”,被省就业局命名为“黑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业示范园”,被省中小企业局命名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实训基地”,成为校内综合实践基地,并成为支撑黑龙江大学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经验特色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是创业园建设的前提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应该由就业教育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教育体制,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必须把广义的创业教育与狭义的创业教育充分融合,以使学生在技能与综合素质上获得提高。创业技能的培养不能脱离专业教育的根基,而要在专业教育的层面上实施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则必须从根本上进一步深化现有专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要形成合理的机制,学校和个人形成一种有效的合力。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为动力,以个性化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资金、环境、政策和其他条件方面的支持和保证,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创新、创业能力,为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和文化大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

 (二)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是创业园工作的基础

学校依托创业教育学院,建设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这在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上将实现重大突破。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是学生以学科专业知识理论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开展研究创新、自主创业项目的实训基地,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是以培养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为指向的“实训实学空间”,以倡导创新意识、培养创造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为根本宗旨,多层次、全方位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现实,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创新与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在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学生可以依托自身学科专业背景选择创新创业项目,在正式入园前要准备详细的创业计划书,并要通过答辩评审,入园后学生通过项目运营全程了解市场调研、团队构建、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管理实践知识,全面了解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规律,为学生未来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导师指导方式创新是创新创业团队的保障

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有效整合校内校外、专兼职教师资源,根据学生项目团队需求,聘请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为科研导师,聘请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科研导师和创业导师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学生研究创新的被动性,激发其开展项目研究、创业实践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科研导师和创业导师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在项目运行中进行全方位的实训指导,一方面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研究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此外,科研导师和创业导师的学术精华、创业经历和人生魅力,不仅传授给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而且引导学生形成“回报社会”的感恩心态和“和谐公益”的处事原则,有效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四)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是创业园工作的指引

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作为综合类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的建设,高等学校教学实践应建立包括公共基础实践、专业教学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和自主创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创新实践、自主创业实践是公共基础实践和专业教学实践的有效延伸,是建立在公共基础实践和专业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以学科专业知识理论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的能力。学校通过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使公共基础实践、专业教学实践、研究创新实践、自主创业实践实现有机链接和整合,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校企合作创新是创业园工作的拓展

校企合作是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拓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建设中,以“大学生实践企业合作(SPEC)计划”为基点,以学生学科专业为依托,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或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学校传授经验。学校还积极拓展与黑龙江金太阳集团、哈尔滨百爱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合作,建立企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的空间,并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黑龙江大学中兴通讯NC学院,使学生在参与校内外基地实践中锻炼专项技能,提高就业综合竞争力。

五、远景规划

(一)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我校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各项制度建设方面已见成效,但是仍需进一步深入强化,其中包括: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拔机制、项目入场和退场流程、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考核与评估、数据报告制度等。特别是经营数据报告制度,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估时拥有及时有效依据的保障。只有制度完善了,整个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运转才能更上一层楼。

(二)完善创新创业项目选拔机制

项目的优劣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建立灵活合理的创新创业项目选拔筛选机制非常重要。

1.今后将开展以下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全校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企业家论坛,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同时,大力提倡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组成创新创业团队,为选拔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奠定基础。

2.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项目选拔途径。要求学生通过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对自己选定的创业项目进行具体论证,并由学校组织力量对学生商业计划书进行评定,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同时,拓展项目选拔领域,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聘请学校、政府及企业专家联合对项目进行遴选或评审等工作来发掘更多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三)加强项目创立过程管理

1.合理调整项目结构。我校将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确定上进行综合考虑,进一步优化整个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的项目结构,并加强其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打破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选择上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明确定位,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另外除了与科技型、信息服务型等高端产业及行业相关的项目外,鼓励学生基于自身专业,结合我校的特色学科优势来选择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

2.充分发挥各项规章制度的作用。规章制度既是约束,也体现了学校的责任。将进一步根据创新创业团队成员是在校学生特殊身份,为其分担部分风险及责任,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同时,也要考虑到创业园重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特定功用,如:规定创业园团队招聘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在校学生,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不可将经营项目转让、转包给社会人员等。

(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指导

在创业园运作过程中,我校将继续保持全程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将对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及时进行帮助、解决,妥善处理出现的矛盾,增强他们的创业勇气和信心,使其经营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我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学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强化创业系统知识教育,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其次,将创业精神融入日常课堂教学,普及创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门知识的教学,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更多、更灵活、更适应创业者需要求的创业管理方面的选修课程。

2.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针对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经验的弱点,我校将聘请更多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家,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首先,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以我校现有的实习基地为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网络,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通过聘任客座教授、兼职讲师校外企业家等作为创业导师,在校园里常设创业讲坛的机制,使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学到创新创业的实际经验。其次,建立创业导师库,汇集教师、成功企业家、咨询管理专家、财务专家、技术专家和风险投资专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和咨询。

(五)积极协助创业者规避风险

1.制定项目考核办法,完善的考核制度是项目运作的有力保障。 学校将建立有效的项目考核办法,根据项目上报的各种数据,定期对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运营情况进行考核,并于每学期末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同时,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如:对于经营较好,社会认可度高的项目,一方面给与大力宣传,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相反,对于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团队则给与清退处理,使成员对项目有一个更清楚的定位与认识,以便更好营运。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各创新创业项目本身发展的不成熟大大增加了项目运作的风险性,并有可能最终演变为企业危机。我校将成立专门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服务的风险评估机构,对项目运作进行实时监督。机构成员由我校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组成。各项目负责人将项目运行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机构聘请专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深入项目运营过程摸底,并最终提出解决的思路,避免创新创业团队遭受更大的损失。

 

Copyright © 2015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联系电话:86609337  邮政编码:150080 技术支持:黑龙江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